close

在那疊書前徘徊了兩次,第三次去書店,才鼓起勇氣迅速取了書疊中的最上頭那本。把書封面朝下,頭也不回的擺在結帳櫃檯上,我甚至懷疑結帳員露出了一抹同情的微笑:一定是發生了什麼事,才會想讀這本小說。

 

「橫跨15到50歲都瘋狂的戀人故事─他們的愛,令青少年傳閱,上班族著迷,家庭主婦心碎。」

 

書腰上這麼寫。這也是為什麼我要將書封面朝下的原因;我深怕別人以為我的內心只有15歲的稚齡,或是50歲的枯竭;怕別人誤會,我是只靠愛情小說滿足自己的上班族或是家庭主婦;天曉得,這也是我在這疊榮登暢銷排行第二名的書前排迴了兩次的原因,一直不敢承認自己竟會想讀這本《質數的孤獨》。

 

質數,只能被它自己與一整除。因此它孤獨,卻又有著獨特的美麗。質數永遠無法向另一個質數靠近,尤其是中間只隔著一個數字的攣生質數,例如1113;它們如此相似、如此接近,卻又難以真正靠在一起。這部結構單純而讓人緊繃的愛情故事就由這個比喻開始。我一直相信一本書的暢銷,多多少少反應著我們生存的社會,而這本,或許已證明了在我們四周圍的男女,多少都有著質數的特性;或者,本身就是不折不扣、在自己的世界裡永遠不愛別人的質數。

 

11 13 11 13 11 13 11 13 11 13 1113 11 13質數分隔線 11 13 11 13 11 13 11 13 11 13 11 13 11

 

「她只不過是把重心往前移了不重要的幾公分而已,後果就是臉朝地跌進雪堆裡。」

 

女主角也因這不重要的幾公分,一輩子瘸了左腿,因為那雪堆是在幾公尺遠的懸崖下。我停在這句話上,反反覆覆,好像已經被那兩句文字吞食,再怎麼樣都捨不得離開那一頁。我簡直數不清我說了多少次「我只不過是……」來為自己辯解。然而造成的後果任誰也無法挽回,殘局只能交給錯誤留下來忘記帶走的沉默,一團頑固的冰冷雲霧硬是卡在你眼前的這段人生,而你永遠不知道這團冷霧到底要什麼時候才會散去。

 

11 13 11 13 11 13 11 13 11 13 1113 11 13質數分隔線 11 13 11 13 11 13 11 13 11 13 11 13 11

 

「我不知道。」馬提亞看著地上,很快的回答。

「為什麼?」

「我不知道,」他頑固的說,「我沒想過。」

「這種事完全不用想呀!」

「如果我沒有想過,就完全無法了解。」

 

除了結婚生子,人生裡會有哪些事需要「想」?所以我也說過「這種事完全不用想呀!」,一字不差。不過有些事如果沒有想過,或許真的無法完全了解。就算說自己須要「想」,很可能只是一個想逃避現實的動作與藉口,就算我比較能接受「一就是一,二就是二,這並不難,以明理的原則行事,較不傷人」的思維,但在某些時候,告訴別人「我得想一想」以緩和事情可能朝錯誤的方向前進,或是防止問題在大家都還不清楚時就漫延開來,這樣做或許就比較圓融體貼。困擾我近一個月的問題,竟因為馬提亞的一句話而解開了。

 

11 13 11 13 11 13 11 13 11 13 1113 11 13質數分隔線 11 13 11 13 11 13 11 13 11 13 11 13 11

 

第一次站在那疊書前考慮著要不要結帳時,心裡卡著一種很奇怪的感受。那是一個週末的早晨,大約十點半,天氣寒冷,偌大的書店裡只有顧客三三兩兩。我就在書店旁的早餐店裡吃了幾口歐式麵包餐,服務生用錫箔紙將我未吃完的法國麵包包捲起來,以優雅的雙手遞給我後,我就站在那疊書前面猶豫:我到底要不要看這本有著俊美作者照當封面的小說。我心裡深知這本書是賣給廣大女性朋友回家哭泣用的。不過後來證明,我的理性還是強過感性(好慘),書中濃烈的哀傷與孤寂並未將我襲倒。我甚至有一股拿起直尺與紅筆的衝動,想畫下書中的經典句。

 

凡事沒有完美無缺,眾多的質數若不是已經體會到了這點而抵抗愛情,要不就是還沒覺悟到這點而仍在跌跌撞撞、黯然神傷。這部小說的最終結局,一點都不煽情,在我看來,那是以理性的情緒所構築而出,像鬆餅上畫分出小格子的立體線條,主角的思緒清楚分明,毫無混亂,對於質數之間那自然的矛盾了然於心。

 

不管是不是喜愛看愛情小說的人,或是原本相當排斥看愛情小說的人(例如我),這本《質數的孤獨》已然跳脫出愛情小說能憾動人心的範圍,閒來無事時不彷一讀;理性的人請準備尺與筆,感性的人請準備面紙一包即可。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fjlin2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8)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