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一向對歷史沒有很濃厚的興趣,或是應該說,我對「歷史」這回事有興趣的那段人生已經過了--隨著年紀漸長,越來越發現掌握生命當下的重要性,因而讓我對「歷史」兩個字的敏感性越來越淡薄。

直到前天讀了宮部美幸的《蒲生邸事件》(がもうていじけん)

我才又忙不迭的栽進網路瘋狂翻查日本的近代史,直到方才,決定將這本長達600頁「以為會讀很久,卻在兩天內放棄電視、DS、Wii的狀態下,以近乎痴迷的精神在兩天內讀完」的推理小說在Blog上強烈推薦給各位。

這是一部有著科幻成份的推理小說,以日本近代史分水嶺的「二二六事件」為骨幹,在當時屬「皇道派」退役將領蒲生憲之的府邸中發生的一連串奇異事件。當然讀者可以將重點放在「到底是誰殺的」之上,而這部分為了還想讀這部小說的人,於此就不提起所有故事情節及結局;而於此也想提醒大家,這部推理小說也不同於一般推理小說可以讓人的思緒完全集中於「兇手是誰」的問題點上,因為在這部小說裡,這已經不再是重點,塑造出蒲生邸宅的二二六事件,從一開始只是一條細絲閃過讀者的腦海,到最後織成綿密細不透風的網完全將讀者攏惑,宮部美幸成功的將讀者由最粗淺的「兇手是誰」閱讀推理小說的思考方式牽引到對一個國家歷史事件的深沉反思及關懷。

簡單講述二二六事件(我盡量簡單)。
大抵言之,日本在二二六事件之後就註定走上軍國之路,並帶起殘酷的太平洋戰爭。而在二二六事件之前,日本軍方內鬥甚為嚴重,分為「皇道派」及「統制派」;前者主張廢除內閣、讓天皇直接成為獨裁者;後者主張以內閣為主慢慢走向軍事獨裁,但仍以天皇為精神領袖。兩者主張不同但目的卻相同--無論傾向哪一方,最後日本無可避免的都會走上軍事獨裁的路途。就在兩派互相激鬥的過程中,昭和11年2月26日,皇道派的年輕將領集結起義,佔領包括首相府在內的多個重要機關單位,並殺害包括大藏大臣、內大臣、侍從長在內的多位重要官員,希望重建新日本帝國。事件維持4天,欲仁天皇最後下令戒嚴,統制派最後以判國罪為理由,處死了發動兵變的軍官。

當時,東京正下著數十年難得一見的大雪,而這部長篇小說,每個情節及每個鏡頭,也都是在漫天大雪飛舞的美麗景色中進行。

歷史能不能改變?就算回到過去做了「細部修正」,該發生的仍會發生,歷史最後還是會走上它要走去的方向,大家都是在時間軸上向前走著,就算有平行空間的存在(6歲的我及70歲的我,可能正在這個時間點上、正在某個空間中與現在27歲的我同時活著),最後歷史還是會由這麼多個平行空間中匯成一道洪流,任誰也改變不了。是人塑造歷史嗎?還是歷史本就存在於「那裡」,它早知道它該往哪走,只是把那群人物叫出來讓它能順理成章的走下去罷了。

日本導演五社英雄將二二六事件在1989年搬上營幕,電影就叫做《二二六》(Four Days of Snow and Blood)。



看到部分讀者在網上也發表了關於宮部美幸這部《蒲生邸事件》的評論及感想,負面及正面討論均所在多有,而我目前只想傳達給各位一個淺薄的建議:不仿跳脫出一般閱讀推理小說的思考方式,這部長篇大作可以帶領你隨著兇殺案進入更深層對歷史的反思,在謎樣的蒲生邸宅背後,宮部美幸想讓讀者知道更多的是關於日本的昭和歷史,並從而挑起讀者「還想要知道更多」的心情。

誠心推薦。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fjlin2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